第306节(2 / 2)
绕路,而是直接向北,经过安山,直插寿张沙湾,在那里,可以与大清河汇合。”
宋礼在脑海里勾勒了下舆图走向,看着白英所指的方向,深吸了一口气,道:“这是将会通河其中一段,向东移动了数十里啊。”
白英点头道:“没错,但这种办法可以绕过梁山、安山,能够从汾河开辟出一条引水渠,地势问题便会解决。”
“地势已不成问题,但水量问题如何解决?汾河引水,怕还不足以支撑起大船。”
宋礼盘算着。
“若将汾河水全部引入呢?”
“不可行,汾河沿岸百姓如何生存,农田如何养活?”
“若如此的话,那就控制汾水,在开河站南面有个地方名为南旺,属于这附近地势较高之地,在那里若修筑一个水闸大坝,便可以将此处作为水脊,若北面需要水,便开北面闸,开南面闸,水便会往南流……”
宋礼惊讶地看着白英,没想到对方竟有如此见地。
“若真如此,会通河方略可成!”宋礼肃然起身,朝农夫白英深施一礼,感激道:“先生之名定会与会通河永在!”
家书抵万金,弄个邮政吧
宋礼并没有盲目相信白英,而是亲自走访勘察,确定可行之后,才匆匆返回济宁府,拟写了新的会通河疏浚方略,安排人快速递送京师。
京师的朱允炆此时日子也不好过,倭寇的数量虽然在减少,但其疯狂却在加剧,也越发分散。
大明的海岸线毕竟很长,总有些地方难以防护得到,导致不少民众死伤。
“命令沿海卫所,水师船队,务必找到倭寇主力!同时从京军之中,调五万精锐,加防地方!”
朱允炆眼睛有些发红,对徐辉祖下令道。
徐辉祖听闻之后,凝重地点了点头,问道:“安排谁带兵合适?”
朱允炆思索了下,道:“此番只以防为主,战线较为分散,谁去都无法统筹全局,具体事宜最终只能依靠千户或百户,就由你来安排吧。”
徐辉祖拱手请命道:“臣愿亲自前往。”
自己作为徐达的长子,没有在新皇面前捞半点军功,实在是说不过去。此番倭寇之乱,只是他们覆灭前最后的挣扎。
朱允炆抬头看着徐辉祖,知道他立功心切,只是依旧拒绝道:“你走了五军都督府谁来管?李景隆他还没有办法掌控大局吧,其他人要么在外,要么不如你,且留在京师吧。”
徐辉祖无奈地叹了一口气,只好推荐梅殷带兵前往沿海之地。
朱允炆思索了下,突然问道:“朱高煦从马山掉下来,摔伤了手?”
徐辉祖神色诧异,不知道在讨论出兵人选的时候,怎么突然换了话题,只好皱眉回道:“听闻是如此,有人戴面具惊了马,导致高阳郡王坠马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