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38节(2 / 2)
夜深人静时,一个老农夫悄然潜入掌柜的帐篷,里面传出了沉闷的声响,旋即没了动静,没多久,身着华丽的“掌柜”便出了帐篷,手中提着一个木匣,径直朝着军营走去。
“什么人?”
营寨军士隔着五十步便喊住对方,让其止步。
掌柜将木匣抬了抬,喊道:“金陵燕王府,高阳郡王之下,丝路商铺掌柜柳成贵,领商队携三万石粮供养军需,特来找燕王,一是交差,二是转交家书。”
军士上前检查,见其确有后勤局发放的通行腰牌,木匣之中又都是账册,便没有阻拦,让其入了营,并派人前往通报。
朱棣并没有休息,虽然鞑靼没了,可大明王朝还有一些敌人并没有解决。
比如瓦剌,比如乌斯藏!
现在军队之中尚没有拿定主意到底要不要西征,将马哈木等人抓过来和阿鲁台、本雅失里一起办个篝火晚会。
目前西征的困难不少,后勤是个问题,寒冬更是个问题,火药的补充也没有完全跟上。
这些问题的存在,让平安、谭渊、徐凯等人认为不宜西进。
而徐辉祖、段云、周大志等人则认为乘胜而战,士气正是高昂的时候,瓦剌主力又去了西疆,不需要动用大军,只需要派遣两万骑兵便可以扫荡瓦剌部落,彻底毁掉马哈木的老巢。
军队内部有争议正常,可朝廷没任何表态,就显得有些不正常了。
朱允炆到底在权衡什么,在考虑什么,只送来了嘉奖文书,并没有明确提出到底要不要班师,而是含糊不清地说了句“观望”。
观望什么?
大军在这里每耗一日,就意味着数十万百姓都得忙活。
铁铉走入大帐,见朱棣盯着舆图,目光看着西蒙古方向,走了过去,笑道:“皇上准我们观望,不是皇上没拿定主意,而是在等待时机。”
朱棣反问:“等待什么时机?马哈木被瞿能打败的时机,还是马哈木破开西疆某座城池大开杀戒的时机?以骑炮兵的力量,以我们现在的战马数量,完全可以调三万乃至四万双骑骑兵西征,给瓦剌致命一击!”
“若观望的时间长了,军士也疲惫,毕竟入了冬,立了功,大家还盼着能班师回朝过个好年,不少军士都在盘算着除夕夜回家吃团圆饭,再观望下去,军士回家都赶不上除夕,西征也没了士气,左右都没好处。”
铁铉看着发脾气的朱棣,轻轻说了句:“据我所知,皇上为了应对举世攻明的棋局,定下了东北覆灭兀良哈,正北毁伤鞑靼主力,西北防御的战略。轻重缓急,皇上心中清楚,这些安排也是有先有后,环环相扣。兀良哈没了,鞑靼才好放心北上,鞑靼没了,西北的防御态势很可能会发生改变。”
“你是说,皇上在西北留了后手,是谁?我可没听闻朝廷调了哪位大将挂帅西北。”
朱棣皱眉。
铁铉含笑,自信地说:“解决瓦剌未必全靠武力,我听说,胡濙去了西北。”
朱棣听闻这个名字,顿时摇了摇头。
看来,自己这个好侄子之所以让自己观望,是在做两手准备啊。一手准备是胡濙招降瓦剌,若是不成,便是自己这一手,武力消灭瓦剌。
“报,大帅,高阳郡王派人前来送粮与家书,如今已至帐外。”
军士进来通报。
朱棣皱了皱眉,朱高煦送家书,开什么玩笑,他这个时候不是待在安全局地牢里睡觉呢,哪里来的家书?
铁铉见状,对朱棣行了个礼:“既是家书家事,那我就不叨扰了。”
朱棣目送铁铉离开,沉声道:“让送信之人进来!”
棋手说客,功高盖主
柳成贵迈步走入大帐,神情泰然。
丘福抱着刀守在朱棣一旁,眯起的眼睛好似是在闭目养神。
朱棣打量着来人,摇了摇头:“你不是柳成贵。”
“燕王,我是另外一个柳成贵。”
来人将木匣搁在地上,肃然行礼。
朱棣凝眸,盯着来人,声音变得冰冷起来:“冒充高阳郡王之下掌柜,擅闯军营,夜见主帅,你有何图谋?”
丘福已将刀握在手中,缓缓出鞘。
营帐内,肃杀之气骤起。
冬寒,彻骨。
柳成贵淡然一笑,空气中令人压抑的杀机顿时破开:“燕王,我来这里,自然是给燕王送家书,并核对账目,好早日返回金陵复命。”
朱棣见柳成贵踢了踢脚下的木匣,便看向丘福,丘福安排一名护卫上前,将木匣取来打开,将里面的东西倒了出来,三本账册,一封信。
信与账册呈至桌案。
朱棣拿起信看了一眼,脸色顿时变得凝重起来,看这笔迹,显然是朱高煦所写,拆开信,信中内容极是简短,仅十六字:
藩王之首,天下之尊。
帝王之资,逢雨化龙。
朱棣眉头紧锁,信封上的字是朱高煦的,可这信中的字并非朱高煦所书,而这内容,更是惊世骇俗,里面内容大逆不道,含造反之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