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59节(1 / 2)
&esp;&esp;其他能聊的事情,比如开明智能,比如太一天工,都是众所周知的,周瑞邀请朱耀庆得空了,去沪上看看智能小镇。
&esp;&esp;朱耀庆感慨道:“没想到阿瑞老师没再玩音乐,反而是我这么个没天赋的在瞎搞,人生的轨迹真的很神奇。”
&esp;&esp;当年认识时,他对周瑞的才情佩服的五体投地,也曾私下觉得,自己在这个位置上,能给阿瑞老师提供很多帮助、便利。
&esp;&esp;甚至,幻想过为阿瑞老师保驾护航来着。
&esp;&esp;没成想,善意还没来得及释放,周瑞就已经不在这小池塘打转了。
&esp;&esp;“阿瑞老师这么好的音乐天赋,可……”
&esp;&esp;他本来想说一句可惜了,但紧接着把自己都逗笑了。
&esp;&esp;音乐天赋只是阿瑞老师所有天赋里,最不重要的一个。
&esp;&esp;这个男人,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。
&esp;&esp;周瑞:“别感慨了,晚上一起吃个饭,一起喝一点。”
&esp;&esp;说着比划了一个手势。
&esp;&esp;朱耀庆笑了笑:“自然,想吃点什么?我做东!”
&esp;&esp;“地道的就行。”
&esp;&esp;第741章 殖月计划
&esp;&esp;晚上和朱耀庆吃了顿烤羊肉,喝了几两小酒。
&esp;&esp;京北吃羊肉也是很厉害的,可不单单是涮羊肉,这家店主要是内蒙风味,和周瑞在肃省吃的略有差别。
&esp;&esp;朱耀庆还把自己老婆叫来了,一个圆脸姑娘,不说多好看,但是落落大方,也是体制内的
&esp;&esp;据周瑞所知,朱耀庆的老爹以前在文化口子级别不低,老来得子,朱耀庆身上是有余荫的,估计老婆也是门当户对的家庭。
&esp;&esp;他这个年纪做副处,是严格遵循着“三年一级”的最佳答案,一次没落下过。
&esp;&esp;后半程似乎是喝多了,朱耀庆闷声道:
&esp;&esp;“阿瑞老师,您知道为啥我要叫老婆来么,我有种预感,我们以后见得会越来越少,所以想让老婆来看看,证明我以前没吹牛,哈哈哈!”
&esp;&esp;朱耀庆端起酒杯:“我以前确实和周教主,一起玩过音乐!”
&esp;&esp;周瑞和朱耀庆碰了一杯,一饮而尽:“别说的和永别了一样。”
&esp;&esp;说着,摸了摸身旁李文倩柔顺的小脑袋:“而且文倩还在这个圈子里,还少不了朱大哥关注着。”
&esp;&esp;朱耀庆:“我也就这点能量了,放心吧阿瑞老师……你的前方是星辰大海,我会经常看新闻的!”
&esp;&esp;周瑞笑了笑:“我的后方,也是《星辰大海》。”
&esp;&esp;“对……哈哈,那首歌我至今在听。”
&esp;&esp;最后朱耀庆彻底喝多,非要去后备箱拿小号,给周瑞在餐厅吹小曲儿,被老婆硬拉着回去了。
&esp;&esp;而分别后,周瑞和李文倩则回到宾馆。
&esp;&esp;李文倩洗枣……啊不是,洗澡的功夫,他坐回套房的办公桌上,打开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。
&esp;&esp;继续完成白天的工作。
&esp;&esp;等待开机的时候,周瑞起身打开了窗户,任由夏夜的微风灌入。
&esp;&esp;再回过头来,屏幕上,赫然写着四个字。
&esp;&esp;“殖月计划”。
&esp;&esp;这是他这几天,将自己琐碎的灵感,整理了一下得来的东西,名字嘛~随便起的。
&esp;&esp;些许酒精并不会影响他的思维,回来的路上就代谢完了,甚至有点思路打开的放松感。
&esp;&esp;在原本的设想里,“太一天工”的一阶段工作,是攻克“火箭回收”技术。
&esp;&esp;可这个东西,在周瑞的眼里看来,没太大难度。
&esp;&esp;只要适配搭载机械智能的调整器,让火箭平稳落回地面,没啥难度,车乾都能搞定。
&esp;&esp;就当个计量单位吧,“火箭回收”,大概一车之力吧。
&esp;&esp;不是他自大,也不是盲目看好车乾,而是“机械智能”实在太适合干这个活了,甚至可以说是撞在了枪口上。
&esp;&esp;这就延伸出另一个问题:然后呢?
&esp;&esp;火箭回收技术具有极强的商业价值,能挣钱,能装逼,然后呢?
&esp;&esp;天天发卫星挣钱?感觉差点意思。
&esp;&esp;总要有个二阶段的规划,因为以周瑞的速度,可能一阶段“嗖”的一下!
&esp;&esp;就结束了!
&esp;&esp;于是,在慎重思考和大胆假设结合下,二阶段,可能直接以建立“月球基地”为目标。
&esp;&esp;听上去步子迈的有点大,毕竟这是老美几十年前在摄影棚……啊不是,是老美几十年前公开的内容里,都不敢想的。
&esp;&esp;但如果把这个目标放在当下,放在周瑞和开明智能身上,却不一样了。
&esp;&esp;这个“殖月计划”的核心,就是将“智能工业集群”,以分批的方式,发送到月球表面。
&esp;&esp;在月球构建具有“建设”能力的智能组网。
&esp;&esp;由智能设备,对月面环境进行基础的改造,以达到能够接收更多设备,形成更大规模,甚至能供人类逗留的“月面基地”。
&esp;&esp;将这个目标拆分一下,得到几个最主要的需求,或者说,几个主要问题。
&esp;&esp;首先,智能工业集群,以及所有下属设备,要具有抵抗月面极端环境的能力。
&esp;&esp;有两种方案,一个是硬抗,咱就是说无论120°还是-180°,无论是宇宙射线,还是太阳风暴,主打一个皮糙肉厚没影响。
&esp;&esp;另一个方案,则是想办法利用月面特殊环境,比如月面的地质结构松散,粉末状月壤厚度在3到20米之间,可以想办法利用。
&esp;&esp;更进一步,寻找陨石深坑,或者干脆炸一个,也能得到一些便利。
&esp;&esp;其次,要尽可能应用月面物质,而不能依赖地球发射,否则就违背了初衷。
&esp;&esp;比如用月壤进行“烧结”,形成可建设固体,高低得能搭个结构吧?不然算什么基地?
&esp;&esp;也许月壤还能有其他妙用,不过暂时不好抱太大希望。
&esp;&esp;等“嫦娥三号”和“玉兔”,传回详细月面探测数据,才能进一步设计。
&esp;&esp;第三,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