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1 / 1)
想赢下此战,很难!
想赢下此战,定会付出惨痛的代价!
但烂到根子上的大明,若想涅槃重生,这一战,就必须要赢,靠大明的文官群体,来改变大明,断然是不现实的事情。
这一战,必须要扭转文武失衡的政治生态,唯有这样,也只有这样,才能达到朝堂平衡。
若不能做到这一点,那一切变革都是扯淡。
扬州十日、嘉定三屠、苏州之屠、南昌之屠、赣州之屠、江阴之屠、昆山之屠、嘉兴之屠……
每每想起建虏所犯累累血债,崇祯皇帝的内心便充满斗志,就算与天下士绅、地主为敌,他这个大明的最大地主,也一定要赢!!!
不要怕自己的坛坛罐罐被打烂
细数大明同建虏之间,所爆发的战事,为何会频频惨败,以至丢掉大片疆域?
除党争所造成吏治腐败,继而诱发出的严重贪腐;军事方面的决策权、兵权,皆掌握在文官群体手里。
还有便是太在意一些坛坛罐罐了。
怕出错,怕打败,怕因此丢掉乌纱帽,这种患得患失的心态,导致很多人,即便看见了战机,也会踌躇,也会犹豫。
哪怕有一些统兵将领出战了,但掌握军事方面决策权、兵权的文官,却不派兵驰援,以至于本该是大胜的战局,往往成了惨败……
崇祯皇帝骑在马上,看着重兵把守的街道,眉头微蹙着,在身后跟随的宣府镇总兵官侯世禄,内心生出些许的忐忑。
侯世禄从没有想到,当今天子在这等危急的态势下,不在重兵把守、城高墙厚的神京待着,反做出御驾亲征的决断。
“侯卿,这三河中卫治下,所组织的民驿队,没糊弄了事吧?”崇祯皇帝微微侧首,看向侯世禄说道。
侯世禄闻言,心里一紧,忙抱拳说道:“回陛下,奉军机处上谕,我三河中卫一线的民驿队,皆已组织起来,且按照军机处上谕,单独进行登记造册。”
“嗯。”
崇祯皇帝微微点头,道:“等到了行在以后,侯卿派人,将这部分文书,皆送到军机处前指。
民驿队转运往来粮草、军械等,关乎我大明对战建虏的根本,绝不能出现任何差池。”
“喏!”
侯世禄当即抱拳应道。
兵马未动粮草先行,虽说此次大明迎战建虏,算是本土作战,但考虑到当前的局势,崇祯皇帝还是觉得,将希望放在临时组建的民驿队,以军法来震慑抽调的徭役,进行转运粮草、军械等,远比各地官府靠谱的多。
一路无言,在侯世禄的引领下,崇祯皇帝一行,来到了中卫防务衙署,眼下因御驾亲征的缘故,遂被崇祯皇帝征用了。
“侯卿,你中卫防务衙署,是否选好新的地方?”来到这正堂后,崇祯皇帝看向随行进来的侯世禄,询问道。
“已选好新的驻地。”
侯世禄忙抱拳说道:“另随陛下出征的京卫各部,按照陛下的旨意,在我三河驻守的兵马,正于三河城东西两地,分别修筑营寨。”
“嗯,辛苦侯卿了。”
崇祯皇帝点头道:“那侯卿先去忙吧,朕虽说进驻三河,然三河中卫的一应防务安排,依旧由侯卿执掌,非必要无需请示朕。”
“喏!”
在三河这处要地,同时出现两个班底,最忌讳的就是重一头、轻一头,继而造成一定的混乱。
随驾前来的军机处前指,是总揽此次对战建虏的班底,属战略层面。
临设的三河中卫防务衙署,是总揽三河中卫一线防务的班底,属战术层面。
在当前这等局面下,崇祯皇帝需要的是稳定的秩序,该是谁统管的事情,就该由谁来统管。
见侯世禄离开后,王洽走上前,拱手作揖道:“陛下,此次您御驾亲征,携军机处前指等进驻三河,是否谴派人手,向蓟州方面通传此事?”
“还是要通传一下的。”
崇祯皇帝想了想,神情淡然道:“王卿,你以军机处之名,向蓟州方面明发上谕,言朕与军机处前指,并随驾出战的京卫各部,为孙卿之后盾。
此次勇卫营取石门镇大捷,望孙卿不可焦躁,当以前线战局沉稳部署,力求赢下这场同建虏之战!”
“臣领旨!”
眼下崇祯皇帝最担心的,就是在建虏进犯的大背景下,京畿治下的府县,所驻守的那些兵马,可能会受袁崇焕的影响,出现冒进的情况。
用这样一种方式,表明自己就在三河,从某种意义上来讲,也是增强了孙承宗的底气。
当前的大明,最需要的是稳!
尽管是对手,但有一点不可否认,建虏大军的确是强,就算规模远少于明军,可在战场上,从不是以兵马多寡为绝对论的。
现在军机处前指,能直接调动的强军,唯有一个勇卫营,而受卢象升、孙祖寿所领的天雄军与忠勇军,还需数日才能赶赴三河。
就算是真的赶来了,配属相应军器、甲具、火器的天雄军与忠勇军,毕竟是临时抽调组建起来的。
不可能说,一上来就像皇太极所领建虏大军那般,表现出极强的战力。
“陛下,此次勇卫营这边,取得石门镇大捷,对我大明而言,的确是振奋人心的。”李邦华走上前,对崇祯皇帝拱手道。